寻访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
调研城市规划、领略发展成就
投身乡村振兴、筑梦基层未来
凝聚青春力量、践行使命担当
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今年夏天,管理工程学院“向党于心、逐梦于行”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奔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和洛宁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校团委和院党委的指导下,实践队一行按照院团委制定的涵盖党史学习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等内容的观摩线路,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聆听时代声音、感受伟大变革中,厚植为民情怀,更加牢固树立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崇高精神。
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第六站-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李翔梧纪念馆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翔梧精神,7月7日下午,管理工程学院“向党于心、逐梦于行”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前往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的李翔梧纪念馆参观学习。
李翔梧烈士1907年出生在中高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红5军团第14军第41师政委。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在江西坚持斗争。1935年3月9日在天门嶂山上陷入敌军重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实践队员参观了李翔梧及其妻子刘志敏烈士展厅、底张乡英烈人物展厅。一张张图片、一份份史料、一件件实物,使实践队员深刻领会到“坚定信念、坚持真理、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翔梧精神,充分感受到先烈们坚韧不拔、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加深了对翔梧精神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成员将带头发扬优良传统,强化使命担当,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因地制宜发展、振兴脚步不停
第七站-洛宁县罗岭乡前河村爱和小镇
7月8日上午,发展成就观察团成员来到位于洛宁县罗岭乡前河村的爱和小镇开展实践活动。
用陶瓷艺术把山川风物装扮成乡村文化公园,将扶贫、旅游、文化、传统工艺相结合,国际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倾情打造的“世外桃源,四季画谷”爱和小镇,成为洛宁因地制宜发展文旅业的又一个亮点。
在与爱和小镇管理人员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小镇设计理念超前,拒绝过度商业化,保留豫西民居风貌,同时将三彩艺术和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小镇目前已筹集一百余万资金用于当地乃至全国贫困地区的儿童美育教育。
爱和小镇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给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了他们的收入渠道。团队成员漫步山间谷底,柏成林,花满坡,艺涌溪,爱如海,感受着爱和小镇在天地大美与艺术和鸣下迸发出的蓬勃生命力,感受着爱和小镇为洛宁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新动能。
第八站-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洛宁县以科技助力,发展特色农业,开启群众“致富门”。7月8日下午,在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实践团队员们看到了洛宁县的“金果”品牌之一-金珠沙梨。
上世纪80年代末,当地退伍军人李应贤结合洛宁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等先天优势,将从豫西崤山森林一百多种野生山果中收集到的六十七个类型的野生沙梨资源进行改良嫁接,进而培育出“金珠沙梨”品种。作为洛宁县扶贫产业的“黄金果”,金珠沙梨种植面积现在已超4.5万亩,成当地群众的“致富树”。
关庙村以创新“党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成立李应贤金珠沙梨有限公司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公司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探索实现种植盈利增长点,拓展经济增收渠道。通过“三变改革”,盘活集体资源,资源变资产;吸收群众资金,资金变股金;引导农民参与,农民变股民,为乡村振兴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用脚丈量祖国大地 用心感悟乡村未来
三天时光匆匆而过,返程路上,团队指导老师刘方方对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此次发展成就观察社会实践活动以豫西地区为课堂,以农村脱贫攻坚成就、乡村振兴成就等为教材,让大家在社会观察、基层治理、红色精神学习、特色产业调研中更好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到当地快速的发展变化。新时代青年应深入世情、国情、社情、民情,于平凡中感受不平凡,在实践中检验真学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